据海南日报报道,南海《更路簿》近日在全国两会上引发了代表委员们的热切关注。据介绍,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升,海南的新生代渔民对《更路簿》等流传数百年的传统航海知识几乎已一无所知,而掌握《更路簿》的老一辈渔民却因不断有人离世,如今却寥寥无几,“南海天书”更是被当做老人的遗物,掩埋或焚烧,现存仅剩十余本。因此,南海《更路簿》已经到了需要“抢救性保护”的地步,“将《更路簿》纳入国家重大专项课题”的建议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国人大代表、省委书记罗保铭当场对此表示支持。
据了解,《更路簿》最早于元代出现,后在明代流传推广,盛行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是我国海南渔民在南海海域作业时使用的航海手册,记录了南海海域的100多处地名和重要的海洋资讯。其中,航行的方向、时间、距离,途中所见岛屿、暗礁,以及相关海域的海流速度、天气变化等重要规律,为后代远航耕海规避了许多风险。直到今天,永兴岛、七连屿、琛航岛……这些隶属三沙、扬名中外的岛礁,在许多潭门渔民的口中,仍然沿用着《更路簿》中“猫驻岛”“七连岛”“三脚岛”等名称。可以说,现存仅十余本的《更路簿》用铁的事实证明,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也佐证了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为此,海南日报社已于本月6日宣布:首期由海南日报出资100万元作为发起单位,建立南海《更路簿》保护基金,为《更路簿》的发掘、保护、研究和传承开展相关工作。作为发起单位,海南日报也向社会各界发出诚意邀请,期待携手保护《更路簿》,共同为我们祖宗海上的珍贵文化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贺梦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