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
椰视频
;
2016年01月26日 22:43 来源:南海网 编辑:朱冬梅
分享到:

  农业是海南的优势和特色产业,也是我省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我省农业发展迅速,一批品牌农产品享誉全国;但是,海南农业依然小散弱,存在“王牌不王”的问题。

  目前,我省农业发展面临着不小的挑战,资源环境约束压力日益增大、农业效益受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挤压、东南亚国家农产品的进入增加了竞争力……“十三五”我省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是否能够在未来五年内将海南农业打造成为海南经济的一张王牌?农民收入在几年内能够赶超全国平均水平?

  今天,海南日报邀请列席省“两会”的省农业厅厅长江华安做客“两会E席谈”,就“十三五”海南农业发展进行了专访。

  “一条主线”走向“王牌”

  记者:《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提出,要把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打造成海南富足农民、服务全国的王牌产业。目前,我省农业存在哪些问题,打造“王牌”的困难在哪?

  江华安: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十二五”期间海南农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海南的农业有特色,但农业生产主体和品牌农产品小散弱,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我省农业的优势,无非两点,一个是热带资源、二个生态环境。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的资源环境约束力在加强,畜牧业的污染、耕地质量的下降、农业利润率的空间在缩小、热带优势随着东南亚国家农产品的进入而减弱。

  记者:朝着“王牌”这个目标,我们的主要发展思路是什么?

  江华安:我们经过认真地研究,今后一段时间我省农业基本的思路是“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三区试验、四化并进”。“一条主线”就是调结构、转方式、创品牌、促增收,“两个重点”就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生态循环农业,“三区试验”就是现代农业示范区试验、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农村综合改革示范区试验,“四化并进”就是农业的园区化、资本化、信息化和国际化。

  适度规模破解小散弱

  记者:您刚刚说海南农业依然小散弱,我们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

  江华安:解决小散弱问题,最核心的就是要适度规模经营。农业只有达到适度规模经经营,才能从根本上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竞争力。说到底就是要培育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尤其是做大做强农业企业,“十三五”期间要把这个当作重中之重来抓。我们正在谋划,争取“十三五”期间,培育出10家百亿资产的农业企业、超50亿资产的农业企业20家,超10亿的30家。

  记者:做大做强企业后,如何带动农民?

  江华安:要把做大做强企业和做大做强农民统一起来,而不是对立。为此,我们认为,一是要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建议制定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办法,用法律保护农民的利益。二是要创新企业和农民的链接机制,例如,农民不用将土地流转给企业,而是企业做品牌,提供种苗、资金、技术、管理、服务、营销等,农民出土地和劳动力。此外,要创新金融扶持政策,今年将尝试建立热带农业发展基金、银行贷款担保基金,把财政和金融相结合,同时进一步推动农业企业到资本市场上市。

  生态农业推动供给侧改革

  记者:适度规模经营不仅是土地的集约,也是技术、资金的集约,更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未来海南如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种养一体化的生态循环农业?

  江华安:适度规模经营和生态循环农业相互联系,也相互依存。未来,海南要发展以企业为单位的小循环、以市县为单位的区域循环、为全省为单位的大循环。生态循环农业,是农业自身内部的自然规律,中国传统农业就是遵循这种自然循环,只是后来为了增加农业产量,使用化学品,将种植业和畜牧业割裂开来。我们要生产更高品质的农产品,增加农业可持续发展,就要减少使用化肥、农药,回归传统农业的生态循环,增加有机肥。

  记者:有何具体的措施?

  江华安: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两减、三增、三结合”的思路,减少施用化肥、减少使用农药,增加有机肥、增加生物菌肥、增加秸秆综合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回收综合利用,水肥结合、地力改造与病虫害防治相结合、种养结合。我们也在反复的思考,农民为什么要焚烧秸秆?为什么不能减施化肥?农民不施化肥,他们用什么,需要有一个替代产品。所以我们要结合畜牧业污染整治,把畜牧业的粪便变成有机肥,来替代化肥。同样,让农民不烧秸秆,就要引导农民粉碎、腐蚀还田,或者作为畜禽的饲料。减少农业使用,关键是要减少农作物病虫害,如果地力下降、缺肥缺水,病虫害就多,病虫害多农药使用就多,所以大力的改善土壤质量。

  记者:健康农业才能打造品牌农业。近年来,海南农产品市场出现价跌,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农产品供给质量不高。

  江华安:是的,现在农产品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谁的产品质量好不好的问题。农业供需矛盾,不是简单地总量矛盾,而是品种和质量的矛盾。质量的矛盾,是我省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我们要在顺应消费升级的基础上,在不断提供更高品质的农产品的条件下,推动农产品供给平衡。随着东南亚农业发展,海南热带特色的优势正在面临竞争,如果能取得生态无公害的优势,取得品牌的优势,海南农业还是有很大的竞争力。

  记者:近年来,海南农业电商的发展就很好的对接了产销,未来海南互联网+农业,如何发展?

  江华安:自2013年以来,海南农业电商发展迅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其实,电商仅仅是互联网+农业的一个方面。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2015年,我省探索发展的互联网农业小镇就是海南互联网+农业的一个提升。未来,海南将继续创建互联网农业小镇和互联网村,推进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实施农业“大数据”工程。

  五年内打造成“王牌”

  记者:江厅长刚刚跟大家说了很多破解农业发展困难的办法和举措,那么海南农业什么时候真正打造成为一张“王牌”?农民收入什么时候能够赶超全国平均水平?

  江华安: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把海南农业成为一张“王牌”的目标应该是在“十三五”期间完成。我们一定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重托,力争在“十三”期间,让海南农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迈向“王牌”。今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万元,达到10858元,增长9.5%,到“十三五”末达到1.5万元,我们是有信心的。(本报海口1月26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