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开展环境大整治已有月余,城市乡镇的卫生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变,但是要向脏乱差告别,这无疑是一场持久战。在自己努力的同时,我们需要向他人取经,寻求事半功倍的方法,在环境整治过程中建立长效机制。
作为全国环境卫生建设先进城市的厦门,它的整治成果值得海南借鉴。
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厦门,虽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但市容卫生却排在全国倒数第4。各个小区里垃圾成堆,街道两旁的电线杆下、绿地上常有垃圾包出现,走几步就可以见到,市民对脏乱差很不满意,甚至被媒体戏称为“美丽的脏厦门”。
一晃30年过去了,厦门的市容环境卫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扫帚扫马路的传统环卫方式早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清扫保洁。现在机械化清扫冲洗率达到百分之四十,垃圾实行上门收集制度,转运由集装箱车和专用后装式压缩车完成,垃圾收运实现了半自动化、自动化,机械装备大幅度增加。主干道每天实行“一冲两洒”制度,道路降尘工作效果明显。一批高标准的清洁楼、卫生填埋场、公共厕所相继投入使用。
市容环卫的管理手段更是从“卫生靠检查”开始,发展到法制化整治、数字化监控、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阶段。从2003年2月1日开始,厦门市岛内主要道路实行24小时保洁制度,目前总面积达120万平方米。
环卫工作改革后的厦门,在1995年全国卫生检查中一跃成为第一名,并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十佳人居城市”、“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南海网记者 史莎 李庆芳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