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冬季,在经过几天阴雨缠绵的天气后,1月29日的海口开始放晴,然而,天空却没有马上显现出湛蓝的景象,远处仍有些雾霭蒙蒙,天空也是灰色的。
雾霭天气频现,又处于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引发不少市民对海口空气质量的担心。
“海口在今年1月份出现两天的轻度污染,这说明海口的空气质量出现了新的污染,海口的污染源是存在的。无论是政府,还是公众,该警醒了!”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岳平的一席话唤起了大家的警惕。
据海口市环保部门相关数据显示,海口PM2.5贡献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机动车尾气尘排放占35%、开放源尘(城市扬尘和建筑施工污染)21%和二次源尘(外来源)20%。
海口设置了5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据2012年6月份来的监测结果显示:龙昆南的PM2.5最高,东寨港的PM2.5最低;每天早晨和傍晚,车流高峰时期,PM2.5最高,其他时段则较低。
“这说明,机动车尾气是空气的最大污染源,哪里车流量大,哪里的PM2.5就高。”岳平说。近年来,海口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相比2001年的4万辆,10年间增长了7倍多,大多机动车集中在中心城区行驶,加上一些老旧超标车、淘汰车仍然上路,机动车尾气排放及道路行驶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扬尘直接影响海口环境空气质量,增加了PM2.5浓度。
其次,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在海口开工的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多,部分施工单位存在地面裸露、泥土乱堆乱放等不文明施工现象,加上道路的二次扬尘,一遇不利气象条件,PM2.5不易扩散、迁移,容易造成海口空气质量问。此外,垃圾露天焚烧、餐饮油烟等也会给海口环境空气质量带来影响。
“海口周边经济在发展,工厂在大规模的建设,工厂有的看起来非常环保,但是它们废水废气的排放、对空气的污染还是存在的,应该引起高度关注。”海南省人大代表冷明权郑重地说。
北方雾霾给海南敲响了一记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