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琼中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保障改善民生为根本,突出抓好新时期群众工作,通过调解解决百姓纠纷率达到75%以上,2012年4月琼中人民法院被确定为“诉讼与非诉讼”诉调对接试点工作法院。法便民服务、化解矛盾的关口前移,有效解决了百姓纠纷。
为进一步整合司法资源,及时快捷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构筑社会和谐稳定的新防线。作为是海南省唯一的“诉讼与非诉讼”诉调对接试点县,也是全国唯一个“诉讼与非诉讼”诉调对接的民族自治地区的市县,琼中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诉调对接工作方法,搭建诉调对接中心,聘请琼中县公安局、县妇联、县总工会等12个单位为特邀调解组织,在全县10个乡镇及农场当中聘请404名人民调解员,建成了县、镇、村三级调节机制的纠纷解决试点网络,形成了与人民调解对接、与行政调解对接、与群众维权对接、与各级组织对接、与诉前调解对接、与民风民俗对接的“六对接”工作机制,将矛盾化解在了基层,有效解决了百姓纠纷。
今年5月份,庞瑞原因自己开着小车与一辆卡车发生了事故,交警进行事故确认后,对方承担60%的责任,在交通事故诉调对接中心调解下,当天就和赔付方达成了协议,并顺利的拿到了赔偿金16000元。调解该案件的调解员告诉记者,通过诉调对接的方式调解的案件基本上当天就能解决,如果通过诉讼程序的话,最短也要三个月,有的还要六个月的时间。
诉调对接作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之一,使行政力量、审判力量、社会力量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促使纠纷以更加便捷、经济、高效的途径得到解决,免去了当事人的诉讼之累,把各类民间纠纷化解在百姓的家门口,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同时也减轻了当地法院工作压力。
琼中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地,针对辖区内少数民族群众多的特点,说民族语言、说地方语言多的特点,琼中在开展“诉调对接”试点工作过程中,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方法,用民族语言化解群众矛盾。
据了解,从2012年开始,琼中每年划拨50多万元作为诉调对接工作经费,有效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加强对基层调解员、特邀调解员的培训力度,讲科学、有效率的解决百姓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