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海洋局网站公布了西太平洋海洋环境放射性初步监测结果,结果显示该海域放射性元素超我国海域300倍,而这一结果也迅速引发了各方关注。据海洋局方面介绍,日本以东及东南方向的西太平洋海域已受到福岛核泄漏事故的显著影响,在我国首批检测的海水样品中,全部检出了放射性核素铯-137、锶-90以及正常情况下海水中无法检出的铯-134。其中铯-137和锶-90的最高含量分别超过我国海域本底范围300倍和10倍,铯-137和铯-134最高含量均超过我国海水水质标准。
海洋局方面表示,目前,受污公海海域的面积已经达到25.2万平方公里,这一数据远超日方公布的影响范围,不排除核污染物进入到我国管辖海域的可能性,“可以肯定的是,监测区域的海洋生物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由于铯-137和锶-90半衰期都约为30年,影响较为持久,尤其是放射性物质经生物富集并经食物链传递、生物放大和累积,对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系统乃至人类健康产生的长期影响将不容忽视。”据悉,我国今后还将继续在西太平洋海域及我国管辖海域开展放射性监测工作,并重点加强海洋生物放射性监测以及放射性污水漂移路径预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