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失抄本成钓鱼岛归属证据
这部编号为304号的拍品,是昨天正常拍卖会的焦点,《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自传体作品。文学界称《浮生六记》为“小红楼梦”。
在流传当中,《浮生六记》遗失后两本。2005年,山西书贩彭令在南京偶然发现了一本名为《记事珠》的文稿,后经多位学者鉴定,属于清代中期书法家钱泳的杂稿本手记,因其中有部分条目来自《浮生六记》,被认定为为《浮生六记》散失的第五本《海国记》。
而这部分文字中,部分有关钓鱼岛的描述成为我国拥有钓鱼岛主权的又一新证。
据彭令此前介绍,《海国记》“册封琉球国记略”页,记载有“……十三日辰刻,见钓鱼台,形如笔架。遥祭黑水沟,遂叩祷于天后。忽见白燕大如鸥,绕樯而飞,是日即转风。十四日早,隐隐见姑米山,入琉球界矣。”
这段文字中,确认以黑水沟为中国(清廷)与琉球国的分界线符合历史事实,钓鱼台(岛)明显在中国的领域内,不属于琉球。
据媒体报道,钱泳手迹原件的抄录时间为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其存世时间也比日本人所谓发现“尖阁诸岛”(即钓鱼岛)的时间早了6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