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
椰视频
;
2010年09月27日 17:40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编辑:李玮竞
分享到:
    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近日开始为期40天的局部封闭维修,这已是这座投资11亿元的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10年间的第24次维修。桥龄10年,维修24次,平均不到1年要修两次。一座桥如此不“健康”,不得不令人对桥本身和维修的质量担忧。

  据了解,此桥最近一次大修是去年7月到9月间,桥面用的是美国进口环氧沥青混凝土,耗资逾亿元。当时,面对市民对此桥“屡修屡坏”的质疑,有关方面自信地说“至少要管6年”。可实际上通行不到3个月就又修了一回。现在主桥桥面已出现数十个坑洼,所以不得不再次维修。

  导致维修“短寿”的原因,据说是维修施工没有保质保量。当时负责大桥维修的公司解释称,花亿元动大手术,用的是进口新材料,但为了赶工期,施工用的是“土办法”:在没有等到混凝土自然干透的情况下,采取高温油炉烘干,使得沥青黏合强度、硬度都大打折扣。

  这种“牛拉火车式”的“创新”施工,难免会陷入“屡坏屡修、屡修屡坏”怪圈。如此折腾,不仅是浪费资源、浪费资金,维修过程造成交通堵塞带来的损失也是巨大的。每次大桥维修动辄数十天几个月,封闭、打围施工,致使交通堵塞,有时长达几公里,怨声载道。

  白沙洲大桥是武汉长江第三桥,与1958年建成的万里长江第一桥相距数公里,长江一桥50年才大修过一次。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建设资金投入越来越大,建筑技术越来越好,建筑工程质量却越来越令人担忧,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通车10年来 维修24次

  白沙洲大桥始建于1997年3月,于2000年9月建成,总投资11亿元(含接线道路)。设计日通车能力5万辆次。

  该市路桥收费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为该桥通车10年来第24次维修。此次维修主要对引桥以及引桥与正桥的接合处进行维修,道路不全部封闭,只封闭两股车道施工,不限制车辆的正常通行。

  设限重管理 测试超重

  据最新监测数据显示,目前白沙洲大桥日交通流量已超7万辆,大大超出了设计车流,以超重车辆居多。每天通行的货车中,30吨以上车辆约3000辆次,55吨以上车辆约500辆次,最重车辆达169吨,最大轮压达34吨,这些超重车辆对桥梁造成破坏,桥面多次维修,但也多次被碾坏。

  为保护桥梁安全,经武汉市发改委批准在该桥设置限重管理系统。在汉阳和武昌两岸主线和上桥匝道处设置称重系统,通过动态称重、图像抓拍、LED显示屏提示并引导超重车辆驶离、声光报警、执法人员拦截等方式对欲通过大桥的重载货车进行控制。该市路桥收费管理中心表示,目前该系统已建成,并通过运营调试和验收。从近日起投入试运行,试运行期间对超重司机以教育为主。

  超重货车多 桥损严重

  “白沙洲大桥出现的问题,最主要原因是超重货车太多所致。”中铁大桥勘测设计公司高级工程师张军雷说,该桥从2000年9月通车至2003年期间,桥面状况良好。但到2003年后,随着长江二桥的两次大修限制货车通行,白沙洲大桥车流量剧增,突破大桥设计的承载能力,桥面破损开始出现。在三环线逐步开通后,一些外地要过长江的货车纷纷看中不收费的白沙洲大桥,导致通过白沙洲大桥车辆的总量和超重车辆的数量更是成倍增加,对桥面的碾压和冲击力太大。

  该市路桥收费管理中心曾5次组织专家对白沙洲大桥出现的问题进行论证:超重货车较多是最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