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
椰视频
;
2010年02月01日 15:04 来源:南海网作者:史莎 毕克胜 编辑:林妙展
分享到:

    1月30日,儋州市那大镇石屋村的社区大学迎来了一拨国内新农村建设专家,他们此行除了推广新农村建设理念,也是对这个村子的回访。因为几年前,石屋村就被选作中国人民大学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的试验区,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协助下,这个拥有3、4000人口的儋州乡村如今已发展成为了一个新农村样本。

    割胶的季节已经结束,橡胶树叶落了一大半,夕阳下一派秋日风光。在石屋村,已经开割的橡胶林面积有5000亩,当地一半的胶农都加入了合作社。2006年来到石屋村当志愿者的申红光,虽然现在的身份是儋州农信社小额信贷部经理,但当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过程仍记忆犹新。

    农民们尝到了甜头,纷纷选择入股合作社,股金也越来越多,但2008年的一场金融危机,让不少农民悄悄退出了,留下的人也减少了一半的股金。资金短缺,合作社的经营出现了瓶颈。

    农信社小额贷款在这个时候引起了申红光等人的注意。2009年4月,申红光申请到儋州农信社工作,开始了挨家挨户做思想的信贷业务员工作,让他自豪的是,放贷工作进展得相当不错。

    虽然这种以五户联保的形式贷到的款数目并不大,但这笔资金对于合作社的生产经营的帮助还是很明显的。

    现在,儋州农信社的小业务员们会经常骑着单车穿行在各个乡镇给合作社农民放贷。社社联合的模式也越来越为农民接受,彭定勇告诉记者,他们正考虑利用贷款为合作社里的橡胶原料增加附加值。

    南海网记者 史莎 毕克胜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