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牵紧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大力实施农业特色产业脱贫工程,初步闯出了一条“政策推动、创新驱动、典型带动、三产联动、资金撬动、教育引动”的农业产业扶贫新路子。
卓金娘是琼中县红毛镇牙挽村委会牙挽村的贫困户,今年5月,她和丈夫王积叁来到琼中红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山鸡养殖基地打工。卓金娘夫妻俩现在虽然整天都和这些山鸡打交道,但是他们过得很开心,因为他们在这里不仅有稳定的工资收入,而且还可以学习养山鸡技术。
琼中县红毛镇牙挽村委会牙挽村的贫困户王明何和卓金娘一样,得益于琼中推行的“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虽然王明何不到琼中红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山鸡养殖基地打工,但是他将扶贫资金折算入股,每年可以拿到一定的分红。
琼中引进琼中红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公司提供山鸡苗、饲料、技术及销售,合作社组织贫困户饲养的方式,带领农户和贫困户发展山鸡产业。目前,已吸纳红毛镇草南、牙挽和番响3个村的137户贫困户525人参与抱团发展琼中山鸡养殖。2016年,政府将137户贫困户的41万元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折合为股份,量化入股琼中红丰实业有限公司发展山鸡养殖产业。2017年5月,该公司先后向137户贫困户发放2期分红,累计发放资金219200元。
为做到精准施策,琼中实行四种模式帮扶。在每个自然村、每个乡镇分别建立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县级产业扶贫基地,创新推行“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种养大户)+基地+贫困户”四种产业扶贫模式,实现自然村和贫困户“两个全覆盖”。率先实施农村“三变”改革,按贫困户人均3000元左右的标准(不含栏舍建设资金),引导贫困户将扶贫资金或种苗折算入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保底分红+经营分红”方式,深化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2016年来,整合投入1.5亿元,建成产业扶贫基地234个、专业示范村9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63家,实施农业特色产业项目186个,带动5212户贫困户实现抱团发展。
南海网特约记者 崔大伟 甘 姑 王 伟 琼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