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买古玩进行收藏是越来越多人的兴趣。有人买古琴、有人买玉镯、有人买古币,可你听说过有人买几十年的旧档案吗?你别说,收藏爱好者刘先生还真就在海口的东湖边上买到了几份。
事情还得从昨天说起,昨天,刘先生办事路过东湖,正巧看到有一男子在卖档案,有多年古玩收藏经验的刘先生觉得很好奇,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有人贩卖这种私人档案。
刘先生当场以100元的价格买下了这些档案一探究竟。
记者看到,档案共三份,两份是1956年的,一份是1964年的。上面的所属单位清楚的写着“海南糖业烟酒公司”,档案袋上还印着当年红头文件”最高指示”的标志。档案里面除了有个人资料,还有一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会员登记表”。50多年前的档案为什么会“流落”在街头呢?这三份档案又是真是假呢?
面对记者的疑问,刘先生说,他认为这三份档案是真的。因为从档案上面公章的数量,纸张的复古程度等方面判断,如果造假的话成本是非常高的,成本高的话卖家不可能只以100元的价格出售。
刘先生称,自己虽然对古玩十分感兴趣,但之所以买下这三份档案,并不是为了收藏,是想找到档案上面的主人,并无条件的将档案归还给主人。同时刘先生也希望通过媒体,呼吁大家不要贩卖私人档案。
那贩卖这些档案的人,又是从哪得来的这些档案呢?
记者来到东湖走了一圈,没有找到昨天卖档案给刘先生的商贩。知情群众告诉记者,这些摆地摊的商贩都是随机来卖的,把手里的档案卖给收藏爱好者后,立马走人。
那这种档案又到底有没有收藏价值呢?记者来到了古玩商店咨询了解。
陈老板说,这样的一份档案,大概值四五十块钱,可他自开业以来,并没见过有人来卖。
黄老板说,这种档案或许有收藏价值,但能不能私下来倒卖收藏,他不知道。
档案,本应该保存在工作单位或市民自己的手里,怎么会突然“流落”到街头来了呢?有人卖,又有人买,倒卖档案又是否合法呢?对于此事,南海网记者将继续关注。
南海网实习记者 赵丽影 郑小讯 摄像 吴侨宾 冯程